最近,杭州馬拉松一則新聞引起了社會的熱議,杭馬選擇SKY天團7個小鮮肉為活動代言,引起了大眾普遍的吐槽和反感,這些小鮮肉與馬拉松活動的精神內涵無法匹配。
作為對比,下面的一張圖片是日本“箱根驛傳”冠軍隊伍青山學院的參賽隊員合影,大家可以看出二者的差別。
說起馬拉松,日本可以說是世界競技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。日本馬拉松選手頻繁出現在世界各大馬拉松賽場,領獎臺上也不乏日本運動員的身影。馬拉松或者說跑步運動,已經成為日本國民文化的一部分,其典型代表無疑是“箱根驛傳”。
什么是“箱根驛傳”?它的全稱是“東京箱根間往復大學驛傳競走”,是日本的一項傳統跑步接力賽事,可以看成一項“半程馬拉松接力賽”,它是日本國民最關注的體育賽事。
01
“箱根驛傳”:一年一度的日本“春晚”
“箱根驛傳”是世界最早的跑步接力比賽之一,首屆比賽于1920年舉行,當時只有4所大學參加,除了二戰期間停辦了數屆外,至2019年已經舉辦了95屆。
“箱根驛傳”比賽每年1月2~3日舉行,賽道路線是從《讀賣新聞》東京本社前出發,至箱根蘆之湖后折返,去程有5個區間,回程同樣有5個區間,每個區間長度大約在20公里左右,也就是一個半程馬拉松的距離,合計10個區間總長約217公里。
來自于日本的21只大學隊伍(其中20所大學單獨組隊,另外一隊由其他大學共同組成)參與比賽,每隊10人各跑一個區間,采取接力形式進行。最后計算總時間作為比賽成績。
“箱根驛傳”之于日本民眾,就如同春晚之于中國老百姓一樣。每到新年,日本老百姓一家人圍坐在一起,其樂融融地收看“箱根驛傳”比賽的直播——這已成了日本家庭在新年不可或缺的活動之一,其節目的收視率也一直保持在25%上下,和紅白歌會一同成為日本人新年必看的電視直播節目。
02
“箱根驛傳”成功的秘訣
?。?)精彩的比賽設置和觀賞性
“箱根驛傳”10個比賽賽段選取了從東京市中心到箱根蘆之湖之間的經典路線,有平路、陡坡、緩坡、山道等各種經典跑步路線,賽道的多樣性和賽事的激烈爭奪,都使比賽的觀賞性大大增強,比賽路線的高樓大廈、箱根山、相模灣和東京灣等迷人的沿途風景也很吸人眼球。
“箱根驛傳”比賽參賽選手的門檻非常高,5公里成績16分30秒以內,或者10公里在34分以內,才有資格成為箱根驛傳選手,這保證了大賽的高質量和精彩程度。
每年爭奪10個參賽席位都非常激烈,在剛剛結束的2020年箱根驛傳預選賽上面,誕生了日本U20半馬最快紀錄61分41秒,這個成績已經超過中國的半馬國家記錄62分33秒。
“箱根驛傳”比賽代表了日本馬拉松跑步的最高水準,日本優秀馬拉松運動員絕大部分都曾參加過箱根驛傳,比如日本全馬國家記錄保持者大迫杰,曾經的“最牛公務員跑者”川內優輝等等。
大迫杰、川內優輝,在日本家喻戶曉,每次出現在公共場合,都能吸引大量粉絲索要簽名,可見日本國民對跑步的癡迷和追捧。這同時也激勵著更多優秀的日本跑者提高水平,跑的更快。
?。?)成功的商業化運營
日本的跑步運動得到了政府和企業界的持續大力支持。在日本,每年舉辦上千場跑步活動和馬拉松比賽,遍布日本各地。
政府和企業界對于高水平的馬拉松比賽和選手提供了高額的獎勵,比如日本對于馬拉松國家記錄創造者的一次性獎勵是1億2000萬日元,約合780萬人民幣。
重賞之下必有勇夫,這使日本的馬拉松水平始終位于世界前列??梢哉f,商業化的運營保證了優秀人才的培養和不斷涌現,為日本馬拉松運動長盛不衰提供了經濟基礎!
03
日本的跑步文化
毫不夸張地說,如果沒有“箱根驛傳”,日本國民對跑步熱情不會如此高漲,日本的長跑水平也不會有那么高;如果沒有“箱根驛傳”,日本民眾在新年里也將少了一項歡聚的娛樂活動。
跑步在日本是國民運動,從大學生、公司職員、國家公務員,到家庭主婦、耄耋老人,都將跑步作為自己的愛好。代表日本跑步屆最高水平的“箱根驛傳”,自然而然的獲得全日本的關注和追捧!
馬拉松運動所體現的頑強堅韌的跑步精神,正是體現了日本這個民族的典型民族特點——隱忍、堅韌和紀律性。比如,2018年日本女子馬拉松接力賽里面,有一位運動員因為受傷無法奔跑,為了保證全隊完成比賽,最后700米用膝蓋一步一步挪到接力點,受到全日本國民的贊揚。
日本國民對于跑步的熱衷體現在多個方面,比如在很多影視作品中都有關于跑步的題材,描寫箱根驛傳的動畫片《強風吹拂》等等影視作品因為將跑步和馬拉松作為主題而風靡日本。小說家村上春樹的《當我談跑步時,我談些什么》成為暢銷書,得到大量讀者的追捧和共鳴。
04
“箱根驛傳”對中國馬拉松運動的借鑒意義
作為日本的鄰國,同為黃種人的中國人,如何在世界田徑界尤其是馬拉松運動中占據一席之地,從“箱根驛傳”的成功可以找到很多學習之處。
我們可以借鑒日本馬拉松運動的商業化運營,打造中國化的跑步文化和社會氛圍,同時通過專業化賽事組織,打造像“箱根驛傳”這樣的明星賽事,吸引和提高社會的跑步水平和參與程度,比如現在國內有高校跑步接力聯賽——“中國高校百英里接力賽”,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
2015年以后,中國的馬拉松運動出現了井噴式的發展,據不完全統計,2019年,全國的馬拉松比賽超過1000場。知名的城市馬拉松比賽經常一票難求,比如2020年上海馬拉松的中簽率低于7%,也就是平均15個報名者才有一名獲得參加資格,這從另外一方面體現了馬拉松在中國的受歡迎程度。
相信不久的將來,中國的馬拉松運動也會不斷地給我們帶來驚喜。